疫情籠罩之下,教育行業面臨著不少的沖擊。全國各校都在上演著從線下授課到線上授課的大遷徙,越多來越多老師由被動到主動開始探索線上教學。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現代化教育的融合,都因為一場疫情的爆發引人深思。這是危機,也是轉機。面對疫情來襲,教育行業應該如何接受挑戰與考驗呢?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了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楊曉哲副教授,和大家一起交流探索。
技術一次次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
還記得幾十年前的互聯網,幾年前的淘寶,智能手機,移動應用程序,還有博客、微博、微信、抖音。我們似乎一直在改變。猶記得,博客剛剛興起的時候,每天堅持更新博文,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共享。好幾個月,根本沒有多少人看我的博客,但還是持續更新著。漸漸地,看的人多了,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形成了一種新的習慣,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直到后來,我的個人微信公眾平臺教育技術,竟然也有了4萬多的關注量,我因此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把握每一次技術賦予的新機會,不斷形成自己的新習慣,擁抱新的可能性。
我總是這樣想:當電子郵件誕生并逐步被廣泛采用的時候,最喋喋不休的抱怨者肯定是郵政系統,它們會反復鼓吹字里行間的溫情,源遠流長的傳統,還有見字如面的真情。然而,趨勢面前,效率面前,甚至更大的解構與重構面前,我們都對兩種系統本身進行了重新定義。它們在動態中,重新尋得應有的新平衡,而非停留在往日。很多學校正在向新的范式轉移。那個仍被稱之為學校的地方,不再以規模化、標準化上取得的社會成就而滿足止步,正在更多地為了激發每一個人的潛能,個性發展,自我學習與社會發展而進化。
即便技術已經日趨成熟,但是變革離不開關鍵的事件,無論個人還是社會,都是如此。
從這樣一個角度,我們體會到了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狀病毒,給教育教學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各級各類學;緦崿F2月底前不開學,3月初線上開學,持續開展在線教學。這雖然是面對特殊疫情的緊急措施,也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但這也是未來我們必須面對的新情況。全國中小學學生就有1.8億。如此大規模地開展在線教學,不僅我國史無前例,在全世界也沒有先例。
為什么大家都想到要用在線教學的方式?一方面,互聯網等技術方式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各個領域的工作之中。如今,大多數人都覺得在線教育可以試一試。另一方面,客觀來說,如今的中小學教育已經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有各類校外教育、輔導機構,這些機構在疫情的特殊時期,無法進行線下教育,必然轉向線上教育。對于他們來說,更加勢在必行。就當所有人都覺得可以一試的時候,難免會有新的問題產生,這些問題正在加速地交織在一起。
無論公辦還是民辦的學校教師們也紛紛開始準備起來。一線教師在短時間內學習大量教學工具、線上平臺、技術操作等等,甚至添置整合各種設備。網絡上甚至出現了,一線教師成為了“十八線主播”的有趣說法?蓯鄱志礃I的老師們接受了市區校層面的在線教師培訓,或是先和學生試一試遠程連接,為學生們準備一些在線拓展課程。教師們的心里既有擔心,又有興奮,既有焦慮,又有勇氣。然而,慢慢地,大多數教師開始發現,在線教學所需要的技術并不復雜,而真正讓他們擔憂的是:學習質量難保證、學習進度難掌控、學習任務難組織、學習效果難評價、核心素養難提升。這些教育教學最本質的問題開始凸顯。
曾想過中小學在線教學的諸多可能性,卻萬萬沒有想到過,因為疫情,所有中小學都要“趕鴨子上架”去試一試在線教學。對于那些平日里,完全沒有使用過在線平臺進行學習的教師和學生,肯定是沒有那么快適應的。再加上各種培訓準備不充分,管理不到位,必然會出現很多新問題。例如出現非得要求學生打卡的形式主義等。但是,問題總歸是會出現,并且很多問題會得以解決。然而,這并不代表,我們就能把中小學在線教學實現出應有的教育理想。
中小學在線教育并沒有那么簡單,需要我們換一種視角去設計在線的課程教學。它不是簡單的線下課堂搬到線上,也不是簡單的遠程題海戰術外加線上答疑。線上教育有自身的鮮明特點,也有其獨特的優勢所在。例如:更豐富的學習信息來源,更多元的師生交互,更真實的社會學習環境,更多樣的數字化創造。鼓勵學生進行一次直播分享;進行一次視頻錄制;組織一次在線同步編輯;撰寫一篇博文;開通一個學習空間;完成一次信息簡報;撰寫一份小組項目報告等等。這些新的方式如何融入課程教學之中。在線學習,跳出了原本學習方式的小格子,卻被我們自己的思維大格子所束縛。
學校的“圍墻”暫時沒有了。學生在家里,接受的學校的教育方案,但也不排除受到輔導機構、課外機構,公益組織多種在線課程的沖擊。學校無法再將學生固定在固定時間和固定空間中,考驗著學校的教學水平與管理能力。在線課程的“戰場”還遠沒有開始,各種在線課程將如何吸引學生,吸引家長。當然,有些在線課程是糟粕,我們應該懂得判斷去摒棄。也有些課程非常優秀,學習效果非常好,但又是一些不符合國家課程標準的課程,我們也需要選擇舍棄。但還有更多更加優秀的在線課程,將會在這一次被發現,被喜歡,被熱愛,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在線課程。我們也期待,教育人有更廣泛的合作。
學習的“圍墻”暫時也沒有了。大多數家長都復工工作了,大多數孩子居家學習。即便遠程視頻,也不再像之前那樣的強監督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需要成長為真正的學習者。學習的自由度被放大了,學習的時間被靈活化了,學習的選擇多元了,師生的互動多向了,學生要學會如何在數字化環境中學習。我們很多人缺少在信息時代判斷信息真偽的能力。很多人在不驗證信息真偽的情況下就轉發信息,表達情緒。我們也有很多人并不擅長在信息時代獲取信息,加工整合,遷移應用,并缺少數字化表達與創造的能力。我們的教育并沒有給他們太多數字化學習的機會。我們的學生,他們缺少的不僅僅是信息素養,而是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
這一步或早或晚,在線教育將以怎樣的方式,能否促進學習者走向終身學習者呢?我們并不想美化在線教育,在特殊時期,在線教育就此到來。然而,我們更希望這一次的在線教育不僅僅是短期的應急,而是促進更長遠的轉變。
每一次的挑戰都是轉機,這一次也是如此,未來更是如此。
—— 小編語 ——
這是一個全民終身學習的時代,每個人都常常需要停下來反思、學習。在教育信息化的路上,希沃一直致力于探索前沿教育技術,助力教師們快速成長。這一次,“師說新語”線上直播欄目正式上線。我們將為老師們準備了豐富的系列直播講座,打開更廣闊的教育視野。在這里,老師們可以學習國內外教育信息化、教育實踐探索等前沿理論,還能聆聽學習方式變革、教育心理等泛教育話題。我們期待著您的到來。
本周六
華南師范大學柯清超教授 為您分享
AI時代,學校如何搭上教育變革快車?
掃描以下二維碼,
馬上報名“師說新語”↓↓
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隸屬于CVTE視源股份,注冊資本8832萬元人民幣,視源股份是全球領先的液晶驅動類產品方案提供商。視?萍寄壳爸饕铝τ谌藱C互動產品開發,旗下擁有交互智能平板及其周邊應用領域的相關產品,提供教育、商務、展示等各行業的系統解決方案。
作為以研發為基礎的高科技企業,視?萍嫉膯T工平均年齡不到30歲,研發人員占比超過70%,分為結構設計、工業設計、軟件設計、系統設計等多個研發機構,聚集著一批專業開發人員,專注于交互式技術的未來趨勢研究和新產品開發,擁有電磁輻射、環境試驗等多個重點實驗室和深圳、廈門、香港和臺北等研發中心,各類測試設備投入過億元。
據第三方機構統計,2014年希沃以21.3%的市場占有率高居行業第一。目前,視睿科技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濟南、武漢等24個國內城市建立了區域營銷服務中心,為客戶提供可靠的產品和快捷的服務。
視睿大事記:
2008年 成為廣東平板顯示產業促進會副會長單位
2008年 通過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認證
2009年 視?萍紙@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9年 成為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示范企業
2010年 榮獲廣東省自主創新產品證書
2011年 “希沃(seewo)”獲得教育行業十大新銳品牌稱號
2011年 榮獲國家重點新產品認證
2012年 成為廣東省教儀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
2012年 制定的教育行業《多媒體教學環境視頻系統設計規范》作為教育部部頒標準發布
2012年 獲得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三個管理體系認證
2012年 “希沃(seewo)”獲得教育行業十大民族品牌稱號
2012年 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全年銷售額位居行業第一
2013年 與微軟正式結成合作伙伴關系
2013年 榮獲第二屆中國財經峰會“最佳創新典范獎”
2013年 希沃(seewo)產品市場占有率蟬聯行業第一位
2013年 榮獲第三屆中國公益節“2013年度公益踐行獎”
2014年 榮獲第三屆中國財經峰會“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
2014年 獲頒海關總署“企業管理A類認證”
總部:廣州市蘿崗區科學城科珠路192號視睿科技園 (郵編:510663)
電話:(86)-20-82260169 客服專線:400-186-2505
傳真:(86)-20-82075579 網址:http://www.seewo.com